加与减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与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加与减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整10加和整10减计算。
2、能够借助“金色珠”等操作材料尝试进行大数目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体验其中乐趣。
准备:
教具:信封(里面装有100以内的整10数字或100以内整10加,整10减的加法、减法算式)若干,伦敦桥音乐,写有整10数字的胸卡。
学具:“金色珠”,10根一捆的小棍若干,整10数字卡片,整10加的加法算式若干操作册37-38页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师生互相问候。
2、分组活动创设情景:整10数字大PK。整10数字的姐妹们聚在了一起。他们想比比谁的本领大:谁比谁多,多多少;谁比谁少,少多少,特意邀请小朋友当评委。
第一组:操作小棍(10根一捆),完成10的`加减练习。
第二组:操作学具“金色串珠”,做练习册第37页的活动“算一算”
第三组:操作学具“金色串珠”,做练习册第38页的活动“小兔送信”
教师从每组中请一名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的。
小结:进行100以内数的整10加、整10减,个位上的数字不变,十位上数字相加减。
3、游戏活动教师:小朋友当评委辛苦了,整10数字姐妹们想让小朋友轻松一下,一起来玩游戏吧。
(1)游戏《伦敦桥倒了》
每个幼儿佩带一张整10的胸卡,请两名幼儿手牵手举起搭成一座桥。在音乐伴奏下,其他幼儿依次将手搭在前一人的肩上,形成一支队伍,从桥下自由穿行。歌曲停止时,扮桥的幼儿马上将手落下任意套住两名幼儿。大家一起算一算两名幼儿身上数字的和是多少,用加法算式说出来。游戏继续进行。
(2)游戏“投信”
出示若干信封,请每名幼儿任选一个打开,读出里面的数字或算式。请拿到数字的幼儿站在教室的四周举起数字卡扮邮筒,请拿到加法或减法算式的幼儿扮邮递员。扮邮筒的幼儿一起说儿歌,儿歌停止后,邮递员把自己的加减法算式算出得数,找到相应的邮筒站过去,幼儿交换卡片,继续游戏。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幼儿互相交流用什么方法计算更快些。鼓励幼儿收拾学具。
加与减教案2
教案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春天十大自然的变化。
2、学说诗歌中的优美语句。
3、尝试仿编。
教案准备:事先幼儿观察春天的自然变化。
教案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讨论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来的?春天在哪儿呢?
二、欣赏诗歌:春天的秘密
1、幼儿欣赏一遍配乐录音。
2、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里告诉我们春天在哪里?
3、分段欣赏,学说诗歌中优美的`语句。
4、幼儿再一次欣赏一遍配乐朗诵。(教师朗诵)
三、尝试仿编。
如: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天在哪儿呢?
青蛙从泥洞里站出来,
小声地说:春天在这里,春天在这里。
(附)诗歌:春天的秘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春天在哪儿呢?
小河里的冰溶化了,
河水淅沥淅沥地流着,小声地说:春天在这里,春天在这里。
加与减教案3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
算式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话叫《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丑小鸭,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做对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先加后减
师:屏幕上出示动态的.画面:湖里有4只天鹅。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
屏幕上出现2只天鹅向湖里飞走的画面。问:湖里的这些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又飞走了2只天鹅)
师:要求湖里现在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并列出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4+3-2。
引导学生读一读算式,再对照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最后通过对比连加、连减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课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试着计算4+3-2的得数,计算后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小步骤,以突出计算的顺序和第二步计算减法时的被减数。
2、学习先减后加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注意观察,看到了什么?(湖里有4只天鹅)
在注意观察 ;湖里的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要求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式呢?
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板书:4-2+3
师:谁来说说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指名说说)
师:这道算式谁会计算呢?(指名说说得数和计算顺序师板书得数和小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4、学儿歌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右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减。
三、巩固练习
(1)算式大比拼
(2)判断
(3)看图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的我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根据算式7+2-5编个故事。
2、指导丛书第35页。
加与减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连除、除加、除减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简便运算和混合运算。
2、提高计算技巧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p32第5题直接写在书上。
2、说说小数连除、除加、除减运算的顺序。
3、想想下列各式的'运算顺序,并口算结果。
40810450920
2000(85)1000「500(254)问: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又是怎样的?(生答)
二、新课练习
1、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在本子上练)
0.2670.756.5117(1.6926)
小结: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计算下面题目,得数精确到百分位
0.039(2.310.77)1.237.80.17
注: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全过程,求商的近似值只要除到必须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即可。
3、给下面题目补上问题再解答。
(1)面粉加工厂用3台磨面机8小时可以磨面33.6吨,?
可以补出下列问题:
a.一台磨面机1小时可磨面多少吨?
b.一台磨面机5小时可磨面多少吨?
c.5台磨面机1小时可磨面多少吨?
d.一台磨面机磨粉50吨,需几小时?
4、一题多解:
3吨海水可以晒盐0.06吨,15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吨?要晒出2.1吨盐,需要多少吨海水?
上半题列式,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先小组讨论,后点名回答
a.0.06315先求1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
b.15(30.06)先求1吨盐用多少吨海水?
c.0.06(153)先求15吨海水是3吨海水的几倍?
下半题列式
a.30.062.1
b.2.1(0.063)
c.3(2.10.06)
三、课堂作业
1.第7题部分及第8题
2.第9题
附:板书(略)
加与减教案5
一、活动名称:
帮小熊整理衣柜
二、活动目标:
通过帮助小熊整理衣柜,引导幼儿尝试将衣服、裤子、鞋子进行分类,并有序的摆放,养成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小熊头饰、每名幼儿自备上衣、裤子和鞋。
四、活动过程:
1、玩活动区:收玩具时,大家看到娃娃家里有一只小熊,发现它有一些不高兴,询问:小熊,你怎么不高兴?需要我们帮助吗?(自己的衣柜很乱,找不到要穿的衣服,不能出去玩了,谁能帮帮我呀?)
2、小朋友帮助小熊收拾衣柜:
(1)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好办法
(2)幼儿整理小熊柜子里的衣服、裤子、鞋子
提问:你是怎样整理的?
3、摆放衣服:
请幼儿把整理好的衣服放到衣柜里,请小熊来看一看。
小熊:这件上衣怎么去了别人的家呀?它的家在哪里呀?
(小熊拿起那件衣服请大家帮忙)
4、给小衣柜贴标志:
5、小熊非常满意,感谢小朋友帮她把衣服分层整理,表扬小朋友摆放的东西整齐。
小熊知道以后按照衣柜标志摆放物品,养成好习惯。
加与减教案6
设计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三点:
1.根据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创设图书室进新书的情境,把枯燥的计算置入情境中,不仅能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还能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学生进入情境后,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思考、交流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多种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
3.练习设计有梯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注重层次性,避免了重复练习,做到了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材出发,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练习题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计数器 3摞书(每摞10本)
学生准备 小棒 计数器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那么你们喜欢到图书室看书吗?(喜欢)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书可以看,最近我们学校的图书室购买了一些新书,你们期待吗?(期待)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一些书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想让同学们帮老师数一数,算一算老师这里有多少本书。但是在拿出这些新书之前我要看看你们的计算能力怎么样,能不能帮老师数清楚,要是数错了就糟糕了。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课件出示口算题。
5-4= 6+3= 3+4=
9-5= 8-3= 7+2=
(学生回答,教师要强调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口答题。
5个十是( )。
8个十是( )。
40里面有( )个十。
70里面有( )个十。
师:同学们真棒,都答对了。像50、80、40、70……这样的数我们叫什么数。(整十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设计意图:学生对图书室很好奇、很感兴趣,用图书室进新书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这样既为学生学习新知在情绪、知识等方面作了良好的铺垫,又导入了新课,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及乐于助人的精神。
⊙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列出算式。
①进入情境。
师:同学们,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都很好。快来帮老师看看这里一共有多少本书。(教师拿出3摞书)
②观察情境,收集数学信息。
师:我请一名坐得最端正的同学上来数数科技书有多少本。(10本)
师:我再请一名同学数数童话书有多少本。(20本)
③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预设
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老师整理这些书就是需要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本书。那么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④尝试列出算式。
(学生思考后回答:10+20)
设计意图:借助现实生活情境,在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加与减教案7
1教学目标
能说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整十数加减计1.算的思维过程。
能演绎将整十数加减转化成10以内数的加减的方法。
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5人,基础知识较好。
3重点难点
能演绎将整十数加减转化成10以内数的加减的方法。
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
4教学过程
一、互相认识,课前交流。
谈话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很高兴和小朋友共同学习。我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我你的名字
二、复习旧知,新授铺垫。我会口算。
3+2=5+2=2+7=7-6=
6-2=8-3=9-4=4+4=
我会数数。
(1)师出示小棒有几根小棒10根小棒是几个十20根小棒呢30根合起来是几十请大家一十一十地数,一直数到九十。
(2)课件展示,这些数就是我们已学过的'整十数。
【设计意图通过“我会口算”、“我会数数”进行复习,为后面的新知学习做铺垫。】
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棒棒糖。
师老师左手有10根棒棒糖,右手有20根棒棒糖,根据这些棒棒糖,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追问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么多问题你们会列出算式吗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设计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四、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交流算法。
师“一共有多少根棒棒糖”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
学生10+20=30或20+10=30(板书)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整十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10+20跟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讨论讨论,交流想法。
2、小组汇报。
3、组织评议。
4、尝试减法计算。
师“有30根棒棒糖,送给小朋友20根,还剩多少根棒棒糖”我们怎样列式计算
谁来说一说。
学生30-20=10(板书)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整十数减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30-20的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加与减教案8
一、目的:
1、巩固看数拨珠
2、学习9以内直加直减,并逐步过渡到心算。
3、培养幼儿对珠心算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
二、准备:
大算盘、小算盘、笔、大挂图、小白兔、大灰狼头饰、数字剥皮精灵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题目,音乐等,数字展示板。
三、过程:
1、邀请小朋友去数字王国玩,小朋友坐火车来到数字王国门口,没人,进去一看,数字小精灵全都藏起来,小朋友去把小精灵找出来。
2、数字小精灵介绍自己是什么数字和名字,“唔,你们这些数字小精灵长的可真可,你是什么数字呀?数字精灵介绍自己:我是数字1,我的名字叫多多。
3、巩固看数拨珠。
①出示算盘,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听说在你们数字王国里有一件很历害的能计算的武器是什么呀?(算盘)对了,就是算盘(然后出示算盘,认识各部分名称:框、梁、档、上珠、下珠、定位珠)
②看数拨珠
(1)“唔,我知道,在算盘里一个下珠表示1,上珠表示5,那如果是数字2,那怎样在算盘上表示。(教师出示2的数字展示板,通过问答引导幼儿读出2的:2象什么?2象小鸭水上漂,靠梁下珠有几个:靠梁下珠有二个,并请幼儿在算盘上拨出.随机练习3、5、7等数)
(2):摸数拨珠,教师出示魔术箱,请幼儿出来摸出来一个数,说出后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4、学习9以内的直加直减
①小朋友非常的棒,那怎样在算盘上进行计算呢?怎么样加,怎么样减呢?(引导幼儿说出加时把算珠轻轻的推上去,减时拨下来)然后教师总结出靠梁为加,离梁为减。
②教师出示一道题:3-25=?齐读题后,教师讲解示范。并请幼儿出来示范。
③再出示几道题,请几名幼儿出来示范。
④请幼儿回坐座,教师出题,幼儿计算。(同时复习必胜坐姿,酷酷握笔,旋风清盘)
5、引导幼儿进行心算。(3-5题,注意培养幼儿积极的氛围和自信心)
6、“拯救小白兔”巩固9以内的直加直减,可心算,可算盘。
①由小白兔的`求救声,引出小白兔被可恶的海盗抓住了,(出示挂图)我们要战胜大海盗把小白兔救出来,然后教师讲解方法。
②幼儿玩,每算一道题,就把自己的名字往大海盗身上一级,一直到大海盗的头顶上,幼儿全上去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大力踩大海盗的头,把小白兔救出来。
7、“小白兔和大灰狼”幼儿带着小白兔一起来玩。
8、带小白兔转移场地玩,活动结束!
加与减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57页例1及练习一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观手段,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能准确熟练地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渗透算法多样化的。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建构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渗透对学生多种能力,如观察、交流等的培养,感受生活数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及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木棒卡纸、小棒、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谈话:今天很多老师都来看我们上课,同学们心情怎样?那老师们还要看哪位同学们上课最会学习,谁收获的知识最多。你准备好了吗?
1、10个10个数,数到100
师:同学们,我们上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那你们会不会10个10数,数到100呢?(会)那就数数吧?
2、抢答题。知道答案就站起来
4+5=3+5=7+2=2+6=6+3=8―6=
师:真棒!继续表现。
3、我会填。
50里面有()个十8个十是()
一个数,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
师:咦!同学们,余老师发现这些题中有这3个数:50、80、60他们好像有什么共同之处哟?谁和老师有同感。
生:……
3、揭示课题
师:你们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我们把个位是0的两位数叫做整十数。(板书:整十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加整十数。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花儿开了。下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感觉一下花儿的美。(课件)多美呀!这还有红花呢!数数看红花有多少盆?那黄花呢?比赛,谁数得快?多少盆?
师:那谁能根据刚才我们信息,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板书)
师: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生:30盆
师:你怎么知道是30盆。
生:10、20、30
师:噢!你是10个10个数出来的,这是一个办法。那如果用列算式的方法,谁会列式?个个都说自己会列,请你把它列在你的练习本上。开始!
(请生上台来列)
生:10+20=
师:你们同意他的列法吗?咦!你们怎么知道10加20等于30,不着急。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小组成员,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
生:因为1加2等于3,所以10加20就等于30。
师:谁听懂,他的方法?再说一次
生:……
师:1+2=3,这个算式是表示1个一加2个一,和起来就是3个一,3个一就是3,但10+20这个算式还是1个一加2个一吗?(不是)那它是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加2个十,结果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
师:这是一种方法,那还有别的方法吗?刚才我看到有些小组用小木棒来帮忙。下面请他到黑板来演示一个摆小木棒的过程。
生:……
师:从他这一说,我觉得他是从数的`组成上去解决。10+20,其实就是1个十加2个十,和起来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
2、教学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公园里的花儿还有紫色的呢?看,谁最棒,最先告诉老师一共有多少盆紫花?
师:现在有个伯伯来了,请你观察,这个伯
伯推着三轮车来这,打算干吗?他已经搬了几盆?他说:我要搬走10盆。看到这情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还剩多少盆紫花?
师:还能提别的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多少盆花?
师:你们提的问题太具有挑战了,请你任选其中一个问题来列式解决?把算式列在你的练习本上。
生:30―10=20
师:正确吗?那你们怎么知道30减10等于20,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谁想的办法最好?
生:因为3减1等于2,所以30减10就等于20。
师:谁听得懂,他的方法?再说一遍。
……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
师:同样的我也看到某些同学用小棒来摆,我请他上来摆一摆。
生:……
师:其实他的这种方法是从数的组成上去想:就是3个十减掉1个十,还剩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10=20
师:这道题没人来挑战吗?请###上来写出算式。(60-10=50)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知道60-10=50?
生:……
3、对比练习,巩固算法。
师:像这样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题,你们会做吗?光说还不行,老师得检查检查。请你拿出这张答题纸完成这4组题。看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3+2=4+5=6-4=8-3=
30+20=40+50=60-40= 80-30=
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每组题中的第1题和第2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及不同之处呢?你想举哪一组来说?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这4组题中,每组题的第1个算式是表示几个一加几个一,或几个一减几个一,都是单位一的计算。每一组的第2个算式表示几个十加几个十,或几个十减几个十,都是单位十的计算。
三、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师:那下面你们乐意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跟着老师去闯关吗?看看我们同学能否能通过这四关的挑战。有信心吗?
第一关:我会看图列算式。(课本练习一第1题)
第二关:我是计算小能手。(8道计算题)
第三关:摘智慧果。(40+()=9060-()=10)
第四关:我是生活家。(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用到这个知识来解决)
四、课堂。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拓展延伸
师:老师这里有两道思考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剩多少盆紫花?
10+20=30(盆)30-10=20(盆)
加与减教案10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时间:10课时
第一课时: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
2、看课文插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二、新知学习。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
生1: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再看图。
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生列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
自己列式计算。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
依次类推。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
其他也如此。
四、课堂。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采松果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师: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果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果,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果”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⒉师: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㈡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⒈师;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果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
⒉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果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己的算法:
列出算式。
25+4=29
4+25=29
师问:你是怎样想的?
⒊: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
少个松果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
⒋师: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5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
指名学生列式:25-4=21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说一说。
㈢从生活中体验
⒈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摆一摆: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同学列式。
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
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前两题要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口答问题。
第三题学生口算
拓展练习:
⒊想想填填的第4题:
第三课时: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掌握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忆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过程: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自己计算。
30+5010+4060+20xx+2050+4090+10
90-7080-5070-6050-4080-6050-10
说说是怎么想的?
2、计算。
24+536-45+8325+4
52+32+5799-85+6135-2
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核对答案。
3、看图列式。
22M6M27M
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讨论。
独立列出算式,计算。
4、这样的算式你能写几个?
34+□=3□4□—4=4□
小组讨论,自己填写。
核对。我写了几个?同意吗?
5、选问题,再解答?
东东做了26朵小红花,小芳做了3朵小红花。
问题:一共做了几朵小红花?
东比小芳朵多多少朵?
小芳比东东少多少朵?
三、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地方觉得学得有点难?
加与减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加与减教案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1例9、82页例10、做一做及练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通过老爷爷家新添彩电、电冰箱共花多少钱,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和旧知的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有效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算法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口算
40+50=
90-60=
90+10=
80-50=
60+30=
100-70=
2、填一填
(1)80里面有()个十;150里面有()个十。
(2)500里面有()个百;1300里面有()个百。
3、猜一猜,老师手中的数是几。
1200、3600、650、80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猜出上面各数。并观察上面这些数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师: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师:五一期间,商场搞促销活动。王大爷买了一台电视机花1000元,一台电冰箱花20xx元。
2、小朋友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学生尝试解决第一问题。
1000+20xx=
怎样计算1000+20xx等于多少呢?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生: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生:从1+2=3想出1000+20xx=3000.
生:从100+200=300想出1000+20xx=3000.
3、方法优化,(同学们可真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么多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
4、另外两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1)、选择一题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教学例10
1、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2人一组,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出示:80+50=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略)
出示:80+50=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几种可能性):
生1:8个十加5个十13个十是130.
生2:由8+5=13想到80+50=130
生3:先算8+5=13,再将后面的0补上,就是130.
130-50=80.
生1: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生2:由13-5=8想到130-50=80.
生:我是由加法想到的,80+50=130,130-50=80。(想加算减)
师:他想的`方法和别人不同,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呀?
生:他很棒!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知道加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一道加法算式它必然有对应的减法算式,利用这个规律,能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
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把它们补充完整,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3、打开书本,P81下面小精灵聪聪还有两个题目想考考你,赶快来展示你的本领吧!
900+600=
1500-600=
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4、师生共同小结: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就用哪一种方法算。
四、巩固拓展
1、做书中的做一做第1题。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后请起立,然后集体核对。全对者请坐下,有错者说说为什么错了?自己能改正么?
2、又有几组算式好朋友出场了,小朋友们赶快算一算。
670-600、670-60
4000+200、4000+20xx
1800+20xx、1800+200
700-500、700-50
算好的同学思考:这几组算式好朋友要提醒我们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要提醒我们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3、捉鼠游戏。
师:粮仓里有这么粮食,可也引来了不少老鼠。(出示图片)怎么办?
生提出灭鼠策略。
师:还是请猫来捉拿吧。这是最生态的方法。看他们来了:
生:我是花猫,专捉900的。
生:我是黄猫,专捉1000的。
生:我是黑猫,专捉1500的。
师:大家为他们加油,同时可大声帮助他们,比赛开始。
生:加油!加油!
生:花猫!你抓错了一只!
生:黑猫!你的有一只被黄猫抓走了!快去抢回来。……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生:我知道了学习数学要做到认真观察、注意倾听、勤于思考。
生:我知道了要夸奖同学的优点。
师:在这节课中,大家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请大家自豪地说——我最棒!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冰箱图电视图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1000+20xx=3000
20xx-1000=1000
加与减教案13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馈:
加与减教案14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初步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方法。
能力教学点:培养和发展生动手操作的能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德育教学点:让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识,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和乐趣,让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及计算过程。
教具准备:
10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口算
9-4 7-2 8 +1 5-2 6+2
3+5 7+4 1+6 8-4 9-2
对口令
两人一组,一人出小棒(如:3捆小棒说30里有3个十
另一人接3个十是30
二 、合作探索
1、40 + 20
创设情景(出示例1图)
师口述:3个小动物到熊猫爷爷的文具店买文具,熊猫爷爷笑眯眯地说:我要考考你们,看看谁最聪明,左边有4盒铅笔,右边有2盒铅笔,每盒10支,一共有多少支?
(生口答并列式:40+20)
提出问题
40加20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再数一数,算一算,看谁先算出答案?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
动手操作,独立思考
学生动手操作,摆学具,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和交流,想好的同学再开动脑筋,有别的方法吗?
交流启发,师生互动
探索60-10
创设情景,出示例2图
师口述:小白兔到熊猫爷爷的'文具店买铅笔,熊猫爷爷笑眯眯地问:我一共有6盒铅笔,每盒10支,你买走了10支,还剩多少支呢?
生列式:60-10
提出问题
60-10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们用小棒摆一摆,再数一数,算一算看谁先算出答案,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分小组相互交流,启发,师巡视,与各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指导
分组汇报
各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试一试
50+30 90-40
生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是怎样算的?
课堂活动
摆一摆,填得数
教材P52、摆小棒,填得数
看图填得数
生看图,独立计算,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游戏
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互相出题,一人说算式另一人说得数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加与减教案15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发展估算和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进位加和退位减。
单元教学难点
退位时借来的1怎么用。
单元教学课时
15课时
第一节图书馆
教学内容
课本P48-49页。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书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学习重点
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
满十进一
学习准备
每个小组一份小棒。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双休日的时候,老师到图书馆去了一趟,发现图书馆新进了一些书籍,觉得不错。(出示实物书)图书馆里新增加的书有《汪汪乐园》28本,《海底世界》4本,《淘气历险记》9本,《咪咪学校》8本。(计算机出示)
2、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二、算法探究
1、下面我们先来看“《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这个问题。你能计算吗?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
2、小组合作。
小组同学把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交流,记录员进行记录。需要的可以使用学具。
3、全班交流反馈。
⑴用小棒,满十根捆成一捆。
⑵28+2=30,30+2=32;
⑶8+4=12,20+12=32;
⑷竖式计算。
算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试一试。竖式计算。
58+75+495+3223+7
⑴个位不满十不要进一。
⑵在学生中找出典型错误进行分析。
口算。38+646+58+2788+6
说说是怎么算的。
5、。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汪汪乐园》和《淘气历险记》一共有多少本?
同桌互相交流,并列式计算。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解答吗?
3、比一比谁算得对,算得快。
9+825+79+26
9+1827+512+7
9+285+273+49
4、第4题。
5、第5题。独立思考,在组内讨论,再汇报。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