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在尊重中生长《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读后感

2023-09-16 13:12

《让美在尊重中生长《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读后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美术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王睿洁 ]  美术活动是孩子参与性比较强、感兴趣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绘画、手工、泥工等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的年发展,在孩子动手摆弄、操作各种材料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大脑的发育。
      老师在指导幼儿开展美术活动时,可以怎样引导幼儿大胆绘画?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观察到的景物?如何运用好美术活动中的范例?在《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书中找到了一些可以操作的方式、方法,在重点阅读书中实时操作篇中的几篇文章后得到了一些收获:
      一、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平时在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经常出现孩子们说:“老师,我不会画,不知道怎么画。”说这些话的孩子反应出了性格的内向、胆小、不自信。因此,对于这类孩子,首先教师要做到信任幼儿,要用和蔼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尊重幼儿有不同寻常的想法,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同时,在绘画材料提供时,不要给单一的操作材料,这样会限定孩子的表现方式、手法,还要给幼儿提供适合的、多样的绘画材料,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
例如,给孩子提供的画纸尽量大一些,这样孩子在绘画过程中不会出现放不开手、不敢画的现象;在装饰画面的过程中,提供浆糊、胶水、双面胶、胶带、各种纸等材料,不要担心孩子会弄脏而不提供,幼儿在多种材料的吸引中有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指导小班幼儿绘画时,选择适宜的、喜欢的、感兴趣的故事情境、游戏的形式尤为重要。例如在进行毛毛虫手指点画过程中,可以用儿歌“伸出小手指、点呀点呀点、一个接一个、变出毛毛虫”,借助教师的手势动作的配合和语言的提示,容易让孩子们理解、掌握毛毛虫手指点画的正确方法。
      二、运用适宜、有针对性的评价。
      根据活动内容、适时利用“鼓励法”评价幼儿的作品,不要只是单一的“你画的很好、很棒、很漂亮”这样没有针对性的鼓励评价语言,可以用“你的画很有自己的想法。”“你看到的东西和别的小朋友都不一样,观察的很仔细。”等语言,读懂孩子的画、有重点的评价孩子的画,充分了解孩子“稚”、“拙”的特点,站在幼儿的角度评价幼儿作品。
对于个别幼儿讲不出画的是什么,也不能急于替代孩子说,仍然要引导幼儿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肯定孩子的优点,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挑剔孩子的画面,老师的充分肯定、欣赏将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合理的运用范例丰满绘画经验。
      绘画过程中是否需要范例?如何用范例?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用什么样的范例?在书中,我也找到了一些答案。
      首先,要提供有美感的范例。孩子从范例中需要直观感受到作品主题、颜色、构图、比例的美,而不美的范例就不能为孩子树立很好的榜样,让孩子的观察的机会丧失或者得到一些不适宜的美术经验,直接影响孩子的观察力,思维会受到禁锢,创造能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范例的描绘方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绘画水平。在《指南》中明确指出了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美的方式,作品表现的方法也是能接受、合理的,太成人范画不适合幼儿来欣赏。例如在《小小建筑师》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以建筑为主题的多种儿童画,而不是单一的提供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实景图,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利于幼儿将实物转化为美术作品。
      其三,范例的形式要多样。对表现同一个主题的作品,需要提供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形态的美术作品,启发幼儿的思路、丰满孩子的绘画经验。例如在进行《美丽的云龙公园》命题画时,教师提供了写生、刮蜡画、水彩笔绘画的作品,孩子通过视觉直观感知到了不同形式作品的呈现特点,了解了美术常见的表现形式。
      通过阅读、学习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了美术活动对孩子发展的意义,如何借助美术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我将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落实学习的内容,提升自己设计、组织实施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