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审计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事务所容易形成对客户的经济依赖。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对客户的依赖度越强,则事务所为上市公司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越低,这种关系在非“四大”事务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在颇具规模与品牌声誉的“四大”中并未发现这种显著的关系。因此,应优化审计市场结构,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加强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违规的处罚力度。
关键词:客户依赖;审计质量;独立性;市场集中度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9)03-0128-06
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师的专业技能和独立性两个方面。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认证(1991年起)以及其他各种考核方式(如发放许可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的矛盾(刘峰 等,2002)。因此,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就是独立性问题。然而,至今对于审计师独立性的讨论仍仅限于审计师的品牌声誉、事务所规模两个主要方面,未能进一步提供更为具体的研究。究其原因,可能国外(尤指美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结构与我国有所不同。在英美等国,审计行业的市场集中率非常高,“四大”(之前为或五大)事务所几乎垄断了审计市场的绝大部分客户,其规模效应及“四大”之间的寡头竞争能够保证审计师的独立性。而在我国审计市场中,市场集中率较低,各种规模、水平的事务所共存并加剧了竞争,形成了我国审计市场诸侯割据的特色,因此审计师的独立性问题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我国审计市场的这种特点为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问题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背景。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根据梅森和贝恩等人构造的市场结构(structure) ―企业行为(conduct) ―市场绩效(performance) 的产业组织分析框架(即“SCP 范式”),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上企业的行为,并进而影响市场运行效率。相应地,在审计市场上,市场结构会对审计师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审计质量。所谓市场结构指的是一个市场的重要特征,包括一个行业中开业厂商家数的多寡,各家产品具有同一性的程度和进入或退出这一行业或市场的难易度。而供求双方的力量决定了审计市场的特征。在美国,审计行业被认为具备典型的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特征(夏冬林 等,2003),由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占有主导地位(Wolk,et al, 2001),市场集中率高,其规模效应以及“四大”之间的寡头竞争保障了审计师必要的独立性。
与证券审计市场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并不高,还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1998年底,首批具有证券执业资格的103家会计师事务所完成了脱钩工作,真正开始走上了独立执业之路。时至今日,我国审计行业真正意义的市场化之路还不到10年,市场上还存在许多小型所,虽然也有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但是这些事务所对市场的控制度并不高,因此各种规模、水平的会计师事务所本文中的会计师事务所指的是具有证券执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存在(各年基本维持在70余家),竞争十分激烈。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我国的审计市场竞争激烈,这种竞争的直接后果就是,事务所依赖于客户,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夏冬林 等,2003)。
审计销售方(会计师事务所)间的过度竞争不利于保持审计销售方与购买方(上市公司)之间的独立性。所以在这种买方市场的市场结构下,为了争夺和保住稀缺的客户资源,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牺牲必要的独立性。根据资产专有性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和资产专有性理论认为,由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缔约双方不可能在事前签订一份明确界定所有条款的完全合约。因此,契约的不完备性将导致事后讨价还价的问题。即某一缔约方在进行专有资产投资时,其他缔约方可能会在事后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结果便是专有资产投资方的经济价值(准租金)的实现依赖于其他缔约方。),当一方(在本文指会计师事务所)经济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另一方(在本文指上市公司)时,容易出现事后道德风险问题(Klein,et al,1978),也即会计师事务所会面临被其客户剥削和威胁(holdup),从而有损审计师的独立性,进而降低其审计质量。这种独立性损失会随着审计师对客户的经济依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同时在我国证券市场,大股东控制、股权分置等制度背景以及较弱的审计监管环境使得上市公司对于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不足。这些制度性因素,特别是近乎为零的事后法律风险(刘峰 等,2002),进一步弱化了事务所提供高质量审计的动机。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客户的经济依赖程度越大,其审计质量越低。
审计师的品牌声誉与规模往往被认为是影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DeAngelo(1981)认为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质量有着重要的担保作用,基于“深口袋”理论,事务所规模越大,其可作为担保的资产价值越大,审计失败的损失也就越大,因此大规模的事务所有动力提高审计质量。并且,规模比较大的事务所不会因为某一客户的流失而损失过多的“准租金”,可见相对于小所,大所更有能力抑制独立性的损失。根据这种分析,如果客户依赖有损事务所的独立性,那么具有品牌声誉和大规模的事务所将会抑制这种独立性的损失和降低,从而对其审计质量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相对于“四大”事务所而言,非“四大”事务所客户依赖程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较大。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1.客户依赖度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可以将某事务所来自于某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占该事务所全部审计收费的比重作为该事务所对该上市公司(客户)经济依赖程度的度量。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审计收费的数据披露不够规范,有部分公司并未披露当年的审计收费,造成了根据审计收费计算客户依赖度的困难;同时我们考虑到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容易受到客户关系的影响,即审计收费可能是内生决定的,这样计算出来的客户依赖度有较大误差,无法准确度量客户关系。鉴于国内外在计算类似指标如在计算行业专长的公式中,经常用客户总资产来代替审计收费。)时,通常采用客户总资产来代替审计收费,并且使用客户总资产计算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因此,本文用客户总资产替代审计收费计算客户依赖度。具体公式见式(1):
2.审计质量
中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王跃堂 等,2001),因此,审计质量可以具体表现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上。审计的实质或作用在于制约管理者进行机会主义报告盈余(主要衡量指标为操控性应计利润)行为,以减少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的成本。因此,经审计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水映了审计师谨慎程度的大小,高质量的审计应当容忍更低程度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水平。盈余管理(操控性应计利润)被普遍认为是审计质量的较优代表变量。
本文采用异常应计(abnormal accruals)指标来度量审计质量。异常应计指标反映了会计师运用会计选择和判断对会计应计项目的操控性程度,包括可操控应计利润(DAC)和异常性营运资本(AWAC)等。用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既包括厂房、设备等有关的长期性项目,也包括与收入变化有关的流动性应计项目。由于流动性应计项目的调整在实务中更为频繁,为单独反映流动性应计项目的操控程度,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开始运用异常性营运资本(abnormal working capital,AWCA)指标并将其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Defond,et al,2001;Carrey,et al,2006;蔡春 等,2007)。
操控性应计利润依据调整的横截面Jones模型并以分行业样本进行估计,模型见式(2):
异常性营运资本的计算公式见式(3):
其中:AWCA是异常性营运资本;WC=(流动资产-现金和短期投资)-(流动负债-短期借款);
S为主营业务收入。
(二)回归模型
分别以操控性应计利润(DAC)的绝对值和异常性营运资本(AWCA)的绝对值为因变量,以事务所的客户依赖度(Depend)为测试变量,我们建立以下两组多变量回归模型:
模型一:|DAC|=f(Depend,control variable)
模型二:|AWCA|=f(Depend,control varable)
其中,|DAC|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WCA|是异常营运资本的绝对值,Depend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依赖度,其他为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TAC|为应计利润总额的绝对值除以上年末总资产;AGE为上市公司上市年限;CFO为营业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除以上年末总资产;SIZE为公司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LEV为资产负债率;NEG为亏损公司哑变量;同时我们还基于2003年设置了Y2004、Y2005和Y2006三个年度哑变量;按照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其中制造业采用二级行业分类,其他行业采用一级行业分类,设置了20个行业哑变量以控制行业的影响。
(三)样本选择
为了保证上市公司对事务所的选择较自主和市场化,排除其他因素对事务所选择的影响,本文选择了2003―2006年间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因为要度量审计师的客户依赖度,需要计算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总资产规模。因此在计算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总资产指标时,本文选择了所有的上市公司进行汇总计算,然后再按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与该客户总资产相比计算客户依赖度,并以此进行检验分析。在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时我们剔除了分年分行业中公司数小于10的样本以降低模型估计误差,最终得到4341个有效样本。本文使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公司开发的CSMAR数据库以及Wind数据库,本文对所有连续型变量都进行了1%~99%的Winsorize处理。
三、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1是本文主要的连续型变量的描述统计。从中可以发现,客户依赖度(Depend)的最大值为0.431(43.1%),小于50%,说明在进行Winsorize极值处理过程中,审计客户(上市公司)数为1(此时Depend值应为100%)和2(此时Depend最大值应大于50%)的上市公司被作为极值处理了,可见具有这种极端值的公司数并不多,同时这也表示客户数小于3的会计师事务所属于极端情况,不会影响本文总体样本的分析为了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在剔除了这部分极端样本的情况下进行了相同的检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由于篇幅有限,结果从略。客户依赖度指标均值为0.053(5.3%),总体上审计师对客户(上市公司)的依赖不强,但是最大值为0.431(43.1%)说明部分公司可能存在较高的客户依赖。其他变量波动也较大,如上市公司上市年限分布较大,从0~15年不等。
(二)单变量检验
首先我们对上述假设进行了单变量分析,结果见表2。在对客户依赖度的单变量检验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采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C|)还是异常性营运资本(|AWCA|)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度量,其均值T检验和中位数Wilcoxon检验的结果都是较高的依赖度样本组的异常应计指标较高,即审计质量较低,并且这种差异通过了1%显著水平的检验。在对国际“四大”是否提供了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检验中发现,“四大”组的两个异常应计指标都低于非“四大”组,并且都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具有品牌声誉和规模的“四大”提供了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上述单变量检验的结果符合本文的预期。
通过单变量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均值T检验还是中位数Wilcoxon检验,客户依赖度与是否“四大”审计都对审计质量有显著性的影响,基本符合了本文的预期。接下来我们在控制其它变量的情况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通过表3发现,在模型一全部样本的回归中,变量客户依赖度(Depend)的符号为正,并且通过了5%显著水平的检验,说明客户依赖度越高,则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越高,即审计质量越低;在模型二全部样本的回归结果中,客户依赖度符号为正,达到了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客户依赖度越高,异常营运资本越高,由此代表的审计质量也就越差。综合这两个异常应计指标的多元回归结果,我们基本验证了假设一:客户依赖越强,则审计质量越低。
此外,在进行多元回归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时检验了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发现VIF值均小于2(临界值为10),说明自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对于极值的处理方式,除了采用Winsorize的方法,我们还对1%分位数以下以及99%分位数以上的样本予以剔除,再进行回归。其结果基本一致,限于篇幅,在此没有给予列示。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我国审计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通过计算客户依赖度指标,对我国审计师独立性的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2003―2006年间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及其选聘的会计师事务所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总体上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在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事务所的客户总资产中的比重越大,即客户依赖度越强,则事务所为上市公司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越低,这种关系在非“四大”事务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而颇具规模及品牌声誉的国际“四大”则有助于抑制这种独立性的降低,保证审计质量,因为我们并未发现“四大”具有这种显著的依赖关系。
本文通过设置客户依赖度指标,首次从会计师事务所与其客户(上市公司)间的关系角度对审计独立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丰富了关于审计独立性的研究成果。本文的分析和结论表明,有序的、恰当的竞争是维持审计师独立性的重要环境之一,过度竞争不利于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品牌声誉的建立和事务所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抑制独立性的降低和损失。因此,从政策建议的角度,我们认为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应当从优化审计市场结构入手,积极鼓励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做大做强;继续加强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加大会计师事务所违规的处罚力度,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事务所投资品牌声誉的收益和动力,增加审计师做出有损独立的成本,进而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蔡春,鲜文铎. 2007.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检验[J]. 会计研究(6): 41-47.
刘峰,许菲. 2002. 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J]. 会计研究(2): 21-27.
刘峰,张立民,雷科罗. 2002. 我国审计市场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需求[J]. 会计研究(12): 22-50.
王跃堂,陈世敏. 2001. 脱钩改制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3):2-9.
夏冬林,林震昃. 2003. 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J]. 会计研究(3):40-46.
CARREY P, SIMNETT R. 2006. Auditor partner tenure and audit quality [J]. The Accounting Review,81:653-676.
DEANGELO L. 1981. 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3:183-199.
DEFOND M,PARK C W. 2001. The reversal of abnormal accruals and the market valuation of earnings surprise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76:375-404.
KLEIN B, CRAWFORD R A, ALCHIAN A A. 1978. 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1:297-326.
WOLK C M, MICHELSON S E, WOOTTON C W. 2001. Auditor concentration and market shares in the US: 1988-1999 a descriptive note [J].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33:157-174.ZK)
Auditor's Dependence on Clients and Audit Quality:
Evidence from Listed Corporations in China
LWei1YU Xuhui2
(1.Accounting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2.SYWG Research Co. Ltd, Shanghai, 200002)
Abstract: Based on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audit marke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uditors' independence problem by setting a variablethe dependence degree on client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higher the dependence degree on clients, the lower the audit quality for clients. This kind of relation has been found significantly in the non“big four” auditors, while the relation in the “big four” hasn't been found. 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ose polices about improving the audit market concentration and extending the auditing firm's size.
Keywords: dependence on the clients; audit quality; independence; market concentration